登入
x
x
註冊
x

    美語學習聽、說、讀、寫四個層面中,美語口說是許多學生的罩門,主任教過的很多學生在經過長時間學習和練習,英檢中高級考過了,多益也800分以上,開口說美語已經沒有障礙,和外師溝通順暢,這時口說還有什麼地方可以再精進的呢?

 

    以上是許多想要更上層樓學生常問主任的問題,想要追求標準的北美腔調,讓自己的發音聽起來跟美語母語人士一模一樣,到底要怎樣才能做到呢?在回答這問題之前,主任希望大家能建立一個觀念,現今腔調在國際社會的英文學習和測驗上已經不是那麼重要的一環了,以多益測驗來說,聽力測驗會混合美、英、加、澳四國的口音,國際社會要求的是實質溝通能力。其實所謂的聽力好,口說能力好,是指有能力順利理解不同腔調的英文,自己說出來的英文能讓越多不同國家的人聽懂越好。舉例來說,一個多益考950分的學生和500分的學生面對日本人用英文溝通,考950分的學生因為對方濃厚的日本口音,三句有兩句說他聽不懂,500分的學生卻能大致理解日本人說的,這時我們能說多益950分的學生英文聽力比較好嗎?

acnt

    聽力部分我們要聽懂、聽習慣越多口音越好,口說的目標則是要讓越多族群的人聽懂自己說的越好。喔!所以主任是說要我們來學各國腔調嗎?不是的,連北美腔都學不像了,您怎有自信學印度腔還是韓國腔能學得像? 要讓越多族群的人聽懂,最好的方式還是儘量向標準的北美腔看齊吧! 以北美腔為圓心,我們其他各國的腔調分別圍繞在旁邊,目標是向中心點靠攏,大家的溝通才會更順暢。

 

    既然追求完美的發音是我們要的,有件事得先知道,語言學家提出人類的語言學習有所謂的Critical Period,翻譯成關鍵時刻搞得好像是好萊塢電影,那我們就翻譯成關鍵時期吧。關鍵時期指的是在學習外語上,如果沒在一定年紀前接觸該語言,將永遠不可能學到完美沒腔調的發音,而這個年紀約是12歲上下 如果您有興趣想深入了解,請Google "Critical period hypothesis" 這理論,正反兩派爭論不休,主任不過是個英語教學碩士,實在沒資格說哪個學者是對是錯,只在這裡跟大家分享三位十幾年前的老學生-羅耶理(圖右下),羅柔理(圖右一)和羅優理(圖左三)。

 yuri

    2007年的某個夏天早上,主任正準備按下咖啡機迎接一天美好的開始,咖啡還沒滴完,門口走進一對夫婦。 羅牧師(圖左一) 是位和藹可親,熱忱待人的韓國人,在2005年全家六口到台灣沙鹿傳教,三個可愛的女兒也從韓國到台灣就讀沙鹿國小二年級、四年級與五年級。為了學美語,打聽到克林頓教得還行,想說來問看看。初次見面時真的被嚇到了! 到台灣前都不會中文的三個小女孩,在不到短短兩年的時間內,中文口說能力進步驚人,可以說跟一般台灣小孩無異。日後主任分析,很大一部分原因應該歸功於聰明的天資和沙鹿國小"全中文"的環境,逼迫姊妹們得聽懂、會說中文。 即使羅牧師一家已回國多年,到現在她們認真寫學校作業的樣子依舊歷歷在目。

 

    三個小女孩中文都說得很好,些微差異在口音,雖有口音,但其實也都很標準了,大姊雖聽得出來是外國人,但大概是我們聽Janet說中文那樣吧, 二姊介於兩人之間,小妹則是完全,是的,令人驚訝的,完全沒有任何口音。 把她和其他同齡的台灣孩子放在一起,您不會發現她是韓國人,也不會相信她六歲才開始學中文,八歲就能達到這種程度。三個小女孩同時期開始,在異國台灣的沙鹿國小讀書,年齡相差兩歲和三歲,學習能力相仿,中文口說流暢度在同齡比較也都沒太大差異,唯一不同的是口音。一直到2009年,主任看著她們各項學科持續進步,連作文都能寫得和台灣程度不錯的小學生一樣好了,唯有大姊的口音還是聽得出來。

    還記得前面提到的Critical period hypothesis嗎?學者們假定的年紀是12歲上下,而三姊妹當時來台灣的年紀分別是6歲、8歲和9歲,這是主任教學生涯中親自體驗到的實例供各位參考。唉,聽主任你這麼一說心都冷了,都十幾歲甚至二、三十了,人家9歲學都有口音了,那我們還要努力嗎?

 

    請不要灰心,剛剛提到大姊的中文說得其實跟Janet一樣標準了,我們一般台灣人聽起來是完全沒有理解障礙的,這不就是我們追求的目標嗎?國際社會英文溝通首重理解,我們修正口音的目標與其說要講得和母語人士一模一樣,不如說要修正會導致聽者混淆的發音,主任希望大家對糾正"英語發音"有些初步的認知,設下合理的目標與正確的方向。畢竟就連北美腔,因地區不同也有些許差異了,身為外語學習者的我們,真的不必吹毛求疵過分要求,下圖為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針對carmel-焦糖一詞在美國因地區不同而有不同的唸法。

 sounddifference

 

    本篇中主任會先介紹兩類型的台灣學生發音常見錯誤,分別是套用母語中相似的音到美語不存在的發音以及忽略字尾子音或多加母音在字尾

    *以下的內容須要先了解什麼是母音、什麼是子音,美語的母音大家都知道,就是a、e、i、o、u,中文的母音呢?這時就要理解母音的定義了。凡是發音時沒有受到嘴唇、舌頭、牙齒等部位直接阻礙,直接從喉嚨發出來的音,就叫母音。所以注音符號中的ㄨ 是母音,ㄊ有被舌頭擋住不是母音,ㄠ是母音,ㄆ有被嘴唇擋住不是母音。這樣的形容不盡精確,但為了不增加各位負擔,我們解釋到這樣就好。另外,因為有些發音無法用自然發音法描述,[ ]代表kk音標中的美語發音。

 

    各個國家因為母語的不同,發音的錯誤也不盡相同,錯誤的發音分兩大類,一是發錯音,二是該發的音沒發,不該發的自己加上去。國人學習美語時發音常見的錯誤有:

1.套用母語中相似的音到美語中不存在的發音

    各國ESL(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以英語為第二語言)學生學美語口說常見的發音錯誤有所不同,原因在於母語影響了對第二語言的認知。美語中有些音美國人聽得清清楚楚,但因為在學習者的母語中,這個發音是不存在的,於是學習者就將自己母語中相似的發音套用上去,導致發音錯誤,或是耳朵有聽到,大腦沒感覺、直接忽略而沒有發出音。舉例來說,中文並沒有把舌頭夾在上下牙齒間的th[θ] [ð]發音,導致我們學生在念three、that 時會美國人聽起來就像念成sree、at ;再來,我們也沒有上排牙齒輕含下唇的v音,中文沒有任何一個音是會讓下唇震動的,這讓台灣學生念five時,美國人怎麼聽就是fi~,上述簡單兩例是學美語時遇到我們中文沒有的音,導致發音錯誤或是忽略。

    每種語言的音母和韻母都有所不同,日本人說話是沒有捲舌音的,所以我們會發現,當日本人念ruler時是念成嚕了,方向盤翻譯成含兜錄,台灣學生則沒這困擾,因為我們有相似的捲舌音ㄖ。除了上述的th[θ]、th[ð]之外,還有哪些音是中文不存在而美語卻常見的呢? 還有[z]和ge、gi、gy和j所發的[dʒ]。此外也要特別注意[l]在字尾的字如fall,call,ill等,台灣學生常會將最後的[l]發音錯誤,唸成[fɔ]、[kɔ]、[io],請注意最後的[l]發音不是o的母音,是舌頭頂住上排牙齒後的[l]音。我們自己覺得差不多,美國人聽起來則是 完 全 不 一 樣! 如果不能體會這種差異,我們換個角度想,想想看喔,美語是沒有一聲二聲三聲的,美國人覺得泥巴,你是這個你和泥聽起來都差不多阿,所以當一個美國人中文說得很溜,可是你、泥分不清時我們就感覺到有腔調了。(*註一)

 

2. 忽略字尾子音或多加母音在字尾

    我們再看but、books 這兩個字的字尾,大家可能會說這有什麼問題,就是發[t]、[s]的音阿! 中文發音也有這兩個音沒錯,但中文沒有子音結尾的字,不相信您可以試試看把ㄊ放在其他注音符號的後面造字,是造不出來的。中文字的尾音是母音,所以可以拚出ㄊㄚ他,ㄊㄨ禿,但不會有ㄨㄊ,ㄇㄊ的字。因為我們習慣了每個字結尾都是母音,所以就算知道but、books 這個t,s要發音,就是發得太小聲,不夠清楚,唸得彆扭,搞得師生關係緊張面臨崩潰(*註二)  學生覺得我已經發出來了阿,但老師您怎麼一直說我沒發音,一直要我改正? 我們不習慣這種句尾是子音的發音模式,平常說中文時字的結尾都是母音,哪有子音結尾的啊! 結果導致美國人聽我們說美語時,就算我們自己認為已經說得很標準了,對方聽起來就是不一樣。

    與上述類似的因為字尾是子音而容易忽略或是發音錯誤的還有b,d,g結尾的字,例如bed 這個d的音我們是沒有的,請不要跟"的ㄉㄜ"中文發音混淆,"的"是母音ㄜ結尾,如果對照美語發音音標是[ə]並不是子音的[d],如果不加以區分清楚,學生通常會加上這個不存在的[ə]音,導致bed念成[bedə],或是忽略d的音念成[be]。我們再來看一個簡單的單字bag,許多學生會忽略字尾的子音[g]發音或是加上不該有的ㄜ音念成[bægə],我們學習的時候要多注意這些發音。   

    今天第一篇先簡單地介紹這兩種最容易改正的美語發音缺失,下幾篇中,主任會更進一步地跟大家說明美語中音調intonation、重音word stress、連音linking、句中強音sentence stress、句子整體韻律rhythm 和我們的中文母語差異性以及該如何修正。主任不會法文、每每看到法國人說話從喉嚨發出那快速震動的rr..喉音都深感佩服不已,各國的基本發音差異相當大,除非時時注意,否則改掉十幾年的習慣並非容易的事,要發出母語所沒有的音是有相當難度的,我們要先認識自己哪裡容易疏忽犯錯,再反覆聽標準的發音並練熟,也許不能把英文練到完全沒有口音,但透過練習,一定能改善大部分會導致溝通障礙的發音問題,相信有一天美國人也會稱讚您美語說得真好真標準!

 

Dr. Julietta 

圖中下排左二為主任在加州讀碩班時的語音學指導教授 Dr. Julietta。教授的名著Correcting Errors in Pronunciation ISBN 10: 1932800395 對各國的美語發音錯誤有極為精闢詳盡的見解,對語音學有興趣的朋友們一定不能錯過。

  

註一.

中文是所謂的Tone language,每個字由一個音節所組成,同樣的拼音因為音調不同,意思完全不同,美語則否。例如克林頓的"克"和可以的"可",護照上的羅馬拼音英文名都是ke。

註二.

克林頓老師不會崩潰,我們訓練有素,對學生錯誤的發音以平常心看待並積極糾正。

*克林頓美語李主任所著,歡迎附連結引用

Back to top